干地黃 【別名】生地黃、原生地、干生地
適應癥具有滋陰清熱,涼血補血之功效,用于熱病煩渴,內熱消渴,骨蒸勞熱,溫病發斑,血熱所致的吐血,衄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血少經閉。
干地黃,中藥名。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塊根,主要分布于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具有滋陰清熱,涼血補血之功效,用于熱病煩渴,內熱消渴,骨蒸勞熱,溫病發斑,血熱所致的吐血,衄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血少經閉。
【生長分布】
主要為栽培,亦野生于海拔50-1100米的山坡及路邊荒地等處。分布于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性味歸經】
甘、苦,微寒。心、肝、腎經。
【主要來源】
本品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塊根。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40cm。全株被灰白色長柔毛及腺毛。根肥厚,肉質,呈塊狀,圓柱形或紡錘形。莖直立,單一或基部分生數枝。基生葉成叢,葉片倒卵狀披針形,長3-10cm,寬1.5-4cm,先端鈍,基部漸窄,下延成長葉柄,葉面多皺,邊緣有不整齊鋸齒;莖生葉較小。花莖直立,被毛,于莖上部呈總狀花序;苞片葉狀,發達或退化;花萼鐘狀,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被多細胞長柔毛和白色長毛,具脈10條;花冠寬筒狀,稍彎曲,長3-4cm,外面暗紫色,里面雜以黃色,有明顯紫紋,先端5淺裂,略呈二唇形;雄蕊4,二強,花藥基部叉開;子房上位,卵形,2室,花后變1室,花柱1,柱頭膨大。蒴果卵形或長卵形,先端尖,有宿存花柱,外為宿存花萼所包。種子多數。花期4-5月,果期5-6月。
【采收加工】
10-11月采挖鮮地黃后隨即用無煙火烘炕,注意控制火力,要先大后小,炕時每日要翻動1-2次,當塊根變軟、外皮變硬、里面變黑即可取出,堆放1-2天,使其回潮后,再炕至干即成。
【性狀鑒別】
呈不規則團塊或長圓形,中間膨大,兩端稍細,長6-12cm,真徑3-6cm,有的細長條狀,稍扁而扭曲。表面灰黑色或棕灰色,極皺縮,具不規則的橫曲紋。體重,質較軟韌,斷面灰黑色、棕黑色或烏黑色,微有光澤,具粘性。氣微,味微甜。以塊大、體重、斷面烏黑油潤、味甘者為佳。
【功能主治】
具有滋陰清熱,涼血補血之功效,用于熱病煩渴,內熱消渴,骨蒸勞熱,溫病發斑,血熱所致的吐血,衄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血少經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大劑量可用至30g;亦可熬膏或入丸、散;或浸潤后搗絞汁飲。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脾虛泄瀉、胃寒食少、胸膈有痰者慎服。
【偏方妙用】
1、治陽明溫病,無上焦證,數日不大便,當下之,若其人陰素虛,不可用承氣者:元參一兩,麥冬八錢,細生地八錢。水八杯,煎取三杯,口干則與飲令盡,不便,再作服。
2、治沖任氣虛,經血虛損,月水不斷,綿綿不止:生干地黃二兩,黃芩、當歸、柏葉各一分半,艾葉半分。上五味粗搗篩,入蒲黃一錢匕,空心食前服。
-
肝火旺怎么調理 肝火旺的癥狀 肝火旺怎么辦
2023-09-11
-
腎虛怎么調理 腎虛怎么辦 腎虛應該注意什么
2023-09-11
-
如何預防秋季上火 秋季飲食養生指南
2023-10-11
-
女人三伏天怎么調理身體好 三伏天養生注意事項
2024-07-24
-
上班族秋季養生小常識 白領人士首選食補方案
2023-12-27
-
三伏天是不是不能同房 三伏天同房的注意事項
2024-06-07
-
秋季喝的養生茶 秋季怎樣喝茶有保健效果
2023-12-18
-
三伏天艾灸能去肝火嗎 三伏灸的好處和注意事項
2024-07-19
-
什么是熱射病 熱射病的典型表現是什么
2023-07-24
-
健脾祛濕喝什么茶 去濕氣的方法
202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