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膝蓋痛艾灸的部位通常可選擇膝蓋周圍的穴位進行艾灸,如犢鼻、膝眼、委中、梁丘、血海等穴。這些穴位具有溫經通絡、散寒止痛等功效,可用于治療膝蓋疼痛。那么,你知道這些穴位在哪嗎?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膝蓋疼
膝蓋疼艾灸哪個穴位
1、犢鼻:位于髕韌帶外側的凹陷處,艾灸此穴,具有散寒祛濕、活絡止痛、通利關節之功效,可治療膝關節疼痛。
2、膝眼:位于髕韌帶兩側的凹陷中,艾灸此穴,可利腿膝,治療膝關節疼痛,還可治療下肢麻痹、萎軟無力等。
3、委中:位于腘窩紋中點,艾灸此穴,具有舒筋活絡之功效,可治療膝關節疼痛,還可以用于治療腰背疼痛、下肢萎痹等。
4、梁丘:位于髕骨底上兩寸,艾灸此穴,具有祛風除濕、疏通經絡、止痛之功效,可治療膝關節疼痛,還可用于治療下肢不遂、急性胃痛、乳房疼痛等。
5、血海:位于髕骨底內側上兩寸,艾灸此穴,具有清熱利濕、補血活血及調經止帶之功效,不僅可治療膝蓋疼痛,還可治療痛經、月經不調等。
艾灸以上穴位需由專業醫師操作,不可盲目自行操作,以免對身體造成不利影響。
艾灸
哪些人不適合艾灸
1、熱性體質者:這類人群平時就容易口干舌燥、咽喉腫痛、大便干結、煩躁易怒,屬于典型的陽熱亢盛體質。艾灸性溫熱,會助長體內熱邪,進一步加重上火癥狀,例如可能致使口腔潰瘍、牙齦出血頻發,或是原本的煩躁、失眠狀況加劇,讓身體不適雪上加霜。
2、孕婦:孕婦腹部、腰骶部等部位應禁灸。艾灸這些關鍵部位,溫熱刺激容易影響胎兒正常發育,甚至引發流產、早產等嚴重后果;不過,孕婦若有胎位不正的情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可適當艾灸至陰穴來矯正胎位。
3、極度疲勞、過饑、過飽者:人在極度疲勞的時候,氣血運行處于相對虛弱、紊亂狀態,此時艾灸,身體難以承受艾灸激發的氣血調動,可能會加重疲勞感,出現頭暈、心慌癥狀。過饑時,人體氣血生化不足,艾灸溫熱刺激易致低血糖、眩暈;而過飽時,氣血集中于腸胃消化食物,艾灸會干擾腸胃正常運化,引起消化不良、腹脹等不適。
4、醉酒者:飲酒過量后,人的神志、氣血運行都受到酒精干擾而處于不穩定狀態。此時艾灸,一方面醉酒者難以配合操作,另一方面艾灸的溫熱之力與酒的熱性疊加,會擾亂人體氣血,損傷臟腑功能,有可能引發惡心、嘔吐加劇,或是心慌、氣促等不良反應。
5、熱性疾病患者:當正處于高熱、神昏、譫語等急性發熱性疾病發作期,艾灸溫熱的屬性和這類病癥的熱證性質相悖,不但不能起到治療作用,反而會促使熱邪更盛,導致體溫進一步攀升,病情惡化,延誤治療。
6、過敏體質者:部分過敏體質人群,對艾葉或者艾灸燃燒產生的煙霧敏感,艾灸時皮膚可能迅速出現瘙癢、紅斑、風團等過敏反應,呼吸道也容易受煙霧刺激,誘發咳嗽、氣喘、呼吸困難等癥狀,為這類人群的健康帶來風險。
7、血壓波動較大者:艾灸過程中,氣血運行加快、循環加速,血壓容易隨之升高。對于血壓本身不穩定、波動幅度較大的患者,艾灸可能造成血壓驟升,引發頭暈、頭痛加劇,甚至誘發心腦血管意外,危及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