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黃連 【別名】割孤露澤,胡連
適應癥清熱,涼血,燥濕。治疳疾,驚癇,瀉痢,勞熱骨蒸,自汗,盜汗,吐血,衄血,火眼,痔瘺,瘡瘍。
胡黃連,中藥材名,功能主治為清熱,涼血,燥濕。治疳疾,驚癇,瀉痢,勞熱骨蒸,自汗,盜汗,吐血,衄血,火眼,痔瘺,瘡瘍。
【生長分布】
生于海拔3600-4400m的高寒地區的巖石上及石堆中,或淺土層的向陽處。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
【性味歸經】
苦,寒。
【主要來源】
本品為玄參科植物胡黃連或西藏胡黃連的根莖。
【形態特征】
胡黃連多年生草本,有毛。根莖圓柱形,稍帶木質。長15~25厘米。葉近于根生;稍帶革質,葉片匙形,長5~10厘米,先端尖,基部狹窄成有翅的具鞘葉柄,邊緣有鋸齒。花莖比葉長;穗狀花序長5~10厘米,下有少數苞片或缺如;苞片長圓形或披針形,與萼等長;萼片5,披針形,長約5毫米,有緣毛;花冠較花萼短,先端有幾相等的5裂片,裂片卵形,多緣毛,內面具疏柔毛,外面無毛或近于無毛;雄蕊4,花絲細長,從花冠伸出很遠,無毛;子房2室,花柱細長,柱頭單一。蒴果長卵形,長6毫米,側面略有槽,主要室間開裂;種子長圓形,長1毫米。
【采收加工】
在地上部分枯萎時采挖,去凈泥雜及地上部分,洗凈,曬干。
【性狀鑒別】
胡黃連干燥根莖呈圓柱形,平直或彎曲,多不分歧,市售品多為長約2~9厘米的小段,直徑3~8毫米。表面灰黃色至黃棕色,有光澤,粗糙,具縱皺及橫環紋;栓皮有時剝落,露出褐色的皮部;頂端有殘留葉跡,密集呈鱗片狀,暗紅棕色,或脫落而殘留半環狀的節痕;根痕圈點狀,近節處較多。質硬而脆,易折斷,折斷時有粉塵飛出;斷面皮部灰黑色,木部黃白色,本部維管束4~7個,排列成環狀,中央有灰黑色的髓部。氣微,味極苦而持久。以條粗、折斷時有粉塵,斷面灰黑色、味苦者為佳。都為進口,產印度。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燥濕。治疳疾,驚癇,瀉痢,勞熱骨蒸,自汗,盜汗,吐血,衄血,火眼,痔瘺,瘡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5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或浸汁點眼。
【使用注意】
脾胃虛弱者慎服。
-
肝火旺怎么調理 肝火旺的癥狀 肝火旺怎么辦
2023-09-11
-
腎虛怎么調理 腎虛怎么辦 腎虛應該注意什么
2023-09-11
-
如何預防秋季上火 秋季飲食養生指南
2023-10-11
-
女人三伏天怎么調理身體好 三伏天養生注意事項
2024-07-24
-
上班族秋季養生小常識 白領人士首選食補方案
2023-12-27
-
三伏天是不是不能同房 三伏天同房的注意事項
2024-06-07
-
秋季喝的養生茶 秋季怎樣喝茶有保健效果
2023-12-18
-
三伏天艾灸能去肝火嗎 三伏灸的好處和注意事項
2024-07-19
-
什么是熱射病 熱射病的典型表現是什么
2023-07-24
-
健脾祛濕喝什么茶 去濕氣的方法
202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