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 【別名】白余糧、冷飯團
適應癥土茯苓具有解毒、除濕、通利關節的功效。可主治梅毒、淋濁、腳氣、療瘡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等。
土茯苓,中藥名。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干燥根莖,其為多年生常綠攀緣狀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入藥部分只選擇其干燥后的根莖。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后干燥入藥;或趁鮮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藥。味甘、淡,性平。有解毒,除濕,通利關節之功效,主要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疬,疥癬。
【生長分布】
長江流域及南部各省均有分布。
【性味歸經】
性平,味甘、淡。歸肝、胃經。
【主要來源】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光葉孩葵的干燥根莖。
【形態特征】
攀緣狀灌木,具圓柱狀或彎曲的根狀莖;地上莖無刺;葉革質;傘形花序單生于葉腋;漿果球形,成熟時紅至黑色,外被白粉。
【采收加工】
夏、秋兩季采挖,除去殘莖和須根,洗凈,曬干;或趁鮮切成薄片,干燥。
【性狀鑒別】
切面類白色至淡紅棕色;折斷時有粉塵飛揚;以水濕潤后有黏滑感。
【功能主治】
土茯苓具有解毒、除濕、通利關節的功效。可主治梅毒、淋濁、腳氣、療瘡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等。
【用法用量】
煎服,15~60克;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
肝腎陰虛者慎用。
【偏方妙用】
1、治皮炎:土茯苓60~90克。水煎,代茶飲。
2、治楊梅瘡:土茯苓30克,水和白酒各等份。煎服。
-
肝火旺怎么調理 肝火旺的癥狀 肝火旺怎么辦
2023-09-11
-
腎虛怎么調理 腎虛怎么辦 腎虛應該注意什么
2023-09-11
-
如何預防秋季上火 秋季飲食養生指南
2023-10-11
-
女人三伏天怎么調理身體好 三伏天養生注意事項
2024-07-24
-
上班族秋季養生小常識 白領人士首選食補方案
2023-12-27
-
三伏天是不是不能同房 三伏天同房的注意事項
2024-06-07
-
秋季喝的養生茶 秋季怎樣喝茶有保健效果
2023-12-18
-
三伏天艾灸能去肝火嗎 三伏灸的好處和注意事項
2024-07-19
-
什么是熱射病 熱射病的典型表現是什么
2023-07-24
-
健脾祛濕喝什么茶 去濕氣的方法
202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