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根 【別名】蘭根、白茅根
適應癥用于吐血,尿血,熱淋,水腫,黃疸,小便不利,熱病煩渴,胃熱嘔噦,咳嗽。
茅根是禾本科茅根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80厘米。根壯莖白色,橫走于地下,密集,節部生有鱗片,先端尖有甜味。性味:甘、寒。桿叢生,直立,單葉互生,集于基部,老時基部常有破碎呈纖維狀的葉鞘。葉片扁平,條行或條狀披針形,夏季開花,圓錐花序圓柱狀。花銀白色,分枝密集,小穗長3-4毫米,具柄。穎果橢圓形,暗褐色。被白色長柔毛。
【生長分布】
產臺灣、廣東、海南;分布于印度、斯里蘭卡、緬甸、馬來西亞及印度尼西亞。模式標本采自印度南部。生于平原溪邊、岸旁濕潤草地中。
【性味歸經】
味甘苦,性寒,無毒。入肺經、胃經、小腸經。
【主要來源】
本品為禾本科茅根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莖。
【形態特征】
呈細長圓柱形,有時分枝,長短不一,通常長30~60厘米,直徑約1.5毫米,表面乳白色或黃白色,有淺棕黃色、微隆起的節;節距約3厘米。質輕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中心黃白色,并有一小孔,外圈色白,充實,或有無數空隙如車輪狀,外圈與中心極易剝離。氣微,味微甘。以粗肥、色白、無須根、味甜者為佳。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曬干。除去須根及膜質葉鞘,切段生用或炒炭用。
【性狀鑒別】
根莖長圓柱形,有時分枝,長短不一,直徑2-4m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有光澤,具縱皺紋,環節明顯,節上殘留灰棕色鱗葉及細根,節間長1-3cm。體輕,質韌,折斷面纖維性,黃白色,多具放射狀裂隙,有時中心可見一小孔。氣微,味微甜。以條粗、色白、味甜者為佳。
【功能主治】
用于吐血,尿血,熱淋,水腫,黃疸,小便不利,熱病煩渴,胃熱嘔噦,咳嗽。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鮮者加倍),搗汁或研末。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溲多不渴者忌服。
【偏方妙用】
1、治吐血不止:白茅根一握。水煎服之。
2、治血熱鼻衄:白茅根汁一臺。飲之。
-
肝火旺怎么調理 肝火旺的癥狀 肝火旺怎么辦
2023-09-11
-
腎虛怎么調理 腎虛怎么辦 腎虛應該注意什么
2023-09-11
-
如何預防秋季上火 秋季飲食養生指南
2023-10-11
-
女人三伏天怎么調理身體好 三伏天養生注意事項
2024-07-24
-
上班族秋季養生小常識 白領人士首選食補方案
2023-12-27
-
三伏天是不是不能同房 三伏天同房的注意事項
2024-06-07
-
秋季喝的養生茶 秋季怎樣喝茶有保健效果
2023-12-18
-
三伏天艾灸能去肝火嗎 三伏灸的好處和注意事項
2024-07-19
-
什么是熱射病 熱射病的典型表現是什么
2023-07-24
-
健脾祛濕喝什么茶 去濕氣的方法
202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