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 【別名】將離、離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沒骨花、黑牽夷、紅藥等
適應癥主治血虛腹痛、脅痛、痢疾、月經(jīng)不調、崩漏等癥。野生的芍藥,根掘起洗凈即成赤芍,性微寒,味苦,有涼血、散瘀功能。
芍藥是毛茛科、芍藥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壯,分枝黑褐色。莖高40-70厘米,無毛。下部莖生葉為二回三出復葉,上部莖生葉為三出復葉;小葉狹卵形,橢圓形或披針形。花數(shù)朵,生莖頂和葉腋,有時僅頂端一朵開放;苞片4-5,披針形,大小不等;萼片4,寬卵形或近圓形;花瓣9-13,倒卵形,花瓣各色,有時基部具深紫色斑塊;花絲長0.7-1.2厘米,黃色。蓇葖長2.5-3厘米,直徑1.2-1.5厘米,頂端具喙。花期5-6月;果期8月。分布于中國、朝鮮、日本、蒙古及俄羅斯;在中國分布于江蘇、東北、華北、陜西及甘肅南部,四川、貴州、安徽、山東、浙江等省及各城市公園也有栽培。在中國東北生長于海拔480-700米的山坡草地及林下,在其它各省生長于海拔1000-2300米的山坡草地。
【生長分布】
芍藥在中國東北生長于海拔480-700米的山坡草地及林下,在其它各省生長于海拔1000-2300米的山坡草地。芍藥喜光,耐寒,在中國北方各地可以露地越冬;夏季喜冷涼氣候;喜土層深厚、濕潤而排水良好的壤土,在黏土和沙土上雖然可開花,但是生長不良,在鹽堿地和低洼地不宜生長。
【性味歸經(jīng)】
味苦,性平。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粗壯,分枝黑褐色。莖高40-70厘米,無毛。下部莖生葉為二回三出復葉,上部莖生葉為三出復葉;小葉狹卵形,橢圓形或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偏斜,邊緣具白色骨質細齒,兩面無毛,背面沿葉脈疏生短柔毛。
【采收加工】
選擇晴天,先割去芍藥莖葉,再挖取根部,在室內(nèi)切去芍頭或僅剪下作商品的粗根。剪切下的根要修去側根和根尖,在室內(nèi)堆放2-3天,使水分降低到質地變?nèi)彳洝?/p>
【性狀鑒別】
呈圓柱形,平直或稍彎曲,兩端平截,長5~18cm,直徑1~2.5cm。表面類白色或淡棕紅色,光潔或有縱皺紋及細根痕,偶有殘存的棕褐色外皮。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較平坦,類白色或微帶棕紅色,形成層環(huán)踞顯,射線放射狀。氣微,味微苦、酸。
【功能主治】
主治血虛腹痛、脅痛、痢疾、月經(jīng)不調、崩漏等癥。野生的芍藥,根掘起洗凈即成赤芍,性微寒,味苦,有功涼血、散瘀能。
【用法用量】
6~15g。
【使用注意】
不宜與藜蘆同用。血虛者慎服。
【偏方妙用】
1、治腹中虛痛:白芍藥9克,炙甘草3克。上藥加水480毫升煎成240毫升溫服。夏月加黃岑1.5克,惡寒加肉桂3克,冬月大寒再加桂3克。
2、治風毒骨痛:芍藥0.3克,虎骨31克。上藥炙后研細,裝入布袋放在3升酒中泡4天。每次飲酒300毫克,一天三次。
-
肝火旺怎么調理 肝火旺的癥狀 肝火旺怎么辦
2023-09-11
-
腎虛怎么調理 腎虛怎么辦 腎虛應該注意什么
2023-09-11
-
如何預防秋季上火 秋季飲食養(yǎng)生指南
2023-10-11
-
女人三伏天怎么調理身體好 三伏天養(yǎng)生注意事項
2024-07-24
-
上班族秋季養(yǎng)生小常識 白領人士首選食補方案
2023-12-27
-
三伏天是不是不能同房 三伏天同房的注意事項
2024-06-07
-
秋季喝的養(yǎng)生茶 秋季怎樣喝茶有保健效果
2023-12-18
-
三伏天艾灸能去肝火嗎 三伏灸的好處和注意事項
2024-07-19
-
什么是熱射病 熱射病的典型表現(xiàn)是什么
2023-07-24
-
健脾祛濕喝什么茶 去濕氣的方法
202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