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根 【別名】血見愁、過山龍、地蘇木、活血丹、紅龍須根、沙茜秧根、五爪龍、滿江紅、九龍根、紅棵子根、小孩拳、娃娃拳、拉拉秧子根、小活血龍、土丹參、四方紅根子、紅茜根
適應癥主治行血止血,通經活絡,止咳祛痰。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崩,經閉,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瘀滯腫痛,黃疸,慢性氣管炎。
茜根,中藥材名。本品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莖。春、秋采挖,除去莖苗,去凈泥土及細須根,曬干。一般以秋季采者質量為佳。
【生長分布】
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主產于陜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此外,湖北、江蘇、浙江、甘肅、遼寧、山西、廣東、廣西、四川等地亦產。以陜西、河南產量最大,品質最佳。生于原野、山地的林邊、灌叢中。
【性味歸經】
苦,寒。
【主要來源】
本品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莖。
【形態特征】
多年生攀援草本,長1~3米。支根數條或數十條,細長,外皮黃赤色。莖方形,有4棱,棱上有倒生刺。葉4片輪生,有長柄,葉片卵狀心形或狹卵形,長1.5~6厘米,寬1~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心臟形或圓形,全緣,葉脈3~5,自基部射出,葉柄和葉下面中肋上均有倒刺,聚傘花序圓錐狀,腋生或頂生;花小,花萼不明顯;花冠5裂,裂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基部聯合,淡黃色;雄蕊5,著生于花冠筒喉內,花絲較短;子房下位,2室,花柱上部2裂,柱頭頭狀。漿果小球形,肉質,紅色轉黑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采收加工】
春、秋采挖,除去莖苗,去凈泥土及細須根,曬干。
【性狀鑒別】
根莖呈不規則塊狀,頂端有地上莖殘基及細根殘留,其下著生數條或數十條支根。支根圓柱形而彎曲,長約10~20厘米,直徑約0.1~1厘米。表面棕色或紅棕色,有細縱紋,栓皮較易剝落,而露出黃紅色本部。質脆易折斷,斷面平坦,黃紅色或淡紅色,有多數小孔。氣微,味微苦。以條粗長、表面紅棕色、內深紅色,分歧少、無莖苗及細須根少者為佳。四川藥材中,尚以帶有老莖的根莖,與茜草根同等使用,商品稱為茜草藤。江蘇有以同科植物蓬子菜的根作茜草的代用品,藥材稱為白茜草或土茜草根。其外表顏色較淡;橫切面呈黃白色或淡黃褐色,粗者可見到淡褐色同心環紋;切片時如以熱水浸泡,可使水變成淡黃色,茜草根浸水則成淡紅色。參見蓬子菜條。
【功能主治】
主治行血止血,通經活絡,止咳祛痰。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崩,經閉,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瘀滯腫痛,黃疸,慢性氣管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及無瘀滯者忌服。
【偏方妙用】
1、治吐血不定:茜草一兩。生搗羅為散。每服二錢,水一中盞,煎至七分,放冷,食后服之。
2、治吐血:雞血藤膏二錢,三七一錢,茜根錢半。煎服。
-
肝火旺怎么調理 肝火旺的癥狀 肝火旺怎么辦
2023-09-11
-
腎虛怎么調理 腎虛怎么辦 腎虛應該注意什么
2023-09-11
-
如何預防秋季上火 秋季飲食養生指南
2023-10-11
-
女人三伏天怎么調理身體好 三伏天養生注意事項
2024-07-24
-
上班族秋季養生小常識 白領人士首選食補方案
2023-12-27
-
三伏天是不是不能同房 三伏天同房的注意事項
2024-06-07
-
秋季喝的養生茶 秋季怎樣喝茶有保健效果
2023-12-18
-
三伏天艾灸能去肝火嗎 三伏灸的好處和注意事項
2024-07-19
-
什么是熱射病 熱射病的典型表現是什么
2023-07-24
-
健脾祛濕喝什么茶 去濕氣的方法
202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