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粑粑又名蒿子粑粑,這是一種以艾葉為主要原材料而后和糯米或者是其他你相互混合經過蒸這道工序制作出來的。這是一種比較傳統的食物了,人們在清明節、寒食節都會制作出來食用,認為它有祛風驅邪的作用。制作艾葉粑粑是有一些技巧的,下面就來介紹一下艾葉粑粑怎么做好吃。
做法一:
艾葉洗凈,放入鍋中煮到軟熟,水中加入一茶匙小蘇打可以防止艾葉變黃;艾葉煮好后(可以保留少量水),盛出放入破壁機打成糊。沒有破壁機就用刀剁;糯米中加入5湯匙的糖。然后把剁好的艾葉分次拌入粉中。
最后混合好的面團以不粘手,軟和的程度為宜。沒有規定粉的用量就是有很多變動因素,粘手就加些粉,干了就加艾葉糊,調成合適的配比。花生用烤箱烤脆,或者用鍋炒都可以,去皮。碾磨或者用料理機粉碎成末,加入白砂糖。1:0.8。混合成餡。也可以按個人喜好加入芝麻;然后就包成大小統一的圓球,這時的面比較軟,比較粘手,可以在手上涂些粉包。下面可以墊上粽子葉,芭蕉葉,我都沒有,就墊的油紙。盤子抹些油就可以;鍋里燒開水,上氣后進鍋蒸15分鐘就可以了
做法二:
到野外采摘新鮮的艾葉回來摘好,洗凈備用,一般山上,路邊,田梗上都有。一般菜市場也有賣的;2/9采摘新鮮的柚子葉洗凈備用。柚子葉洗好后最好用開水加兩滴油浸泡一下,防粑粑粘葉子。沒有柚子葉用棕子葉剪開也可以,連棕子葉也不有就用盤子涂點油吧。我沒有新鮮的柚子葉,只能用上次摘回來曬干的
艾葉放入燒開的水里焯過一道,加入艾葉后大火燒開過后兩分鐘,看艾葉全部軟踏到浸在水里就可以出鍋了,出鍋后立馬用大量冷水沖洗至常溫,用手稍微抓一下,把里面的苦水抓出來,洗完后把水擠干備用。
準備好的艾葉剁碎,放到裝有糯米粉的盆里。燒一碗開水,大概有300ML左右吧,我用寶寶的奶鍋燒的有大半鍋剛好夠用。水燒開了把糖放進去融化后,趁水滾開的時候倒入糯米粉中攪拌均勻。攪拌好了糯米粉像和面一樣揉搓均勻,弄成粉團把粉團分開成一個小小劑子,搓圓,搓到表面沒有裂紋。把搓好的小團放到模具中壓扁成形。當然,沒有模具直接用兩手一拍擠扁了也可以滴,墊上柚子葉裝到蒸鍋里等著蒸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