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認為只要人體體溫不超過37℃就算是正常的。實際上人體體溫是一個動態的數值,同一個測量對象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狀態下體溫也會發生不同。
體溫的產生
正常人的體溫保持在相對平衡狀態,通過大腦和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和神經體液作用,使產熱和散熱保持動態平衡。機體熱能主要是肝臟和肌肉,尤其是骨骼肌產熱作用大,此外交感神經興奮、甲狀腺素分泌增多可增加產熱。
人體的正常體溫范圍
常用測量體溫的部位包括舌下(口溫)、腋窩(腋溫)、直腸(肛溫)和鼓膜(耳溫)。肛溫是最為接近人體內部溫度。
成人正常體溫范圍:口溫:36.7℃-37.7℃,腋溫:36.0℃-37.4℃,肛溫:36.9℃-37.9℃。
兒童正常體溫范圍:口溫:36.2℃~37.3℃,腋溫:35.9℃~37.2℃,肛溫:36.5℃~37.5℃。此外,常測的“額溫”和“耳溫”,因影響因素多,無標準參考范圍,臨床習慣參考“腋溫”。
小孩如何測體溫
0~6個月:對于6個月以下小寶寶,使用電子體溫計測量腋溫、肛溫較為合適,不便操作時,測量額溫也可,不建議測量耳溫。6個月以下嬰兒的鼓膜尚未發育完善,需要特別注意保護,且小嬰兒耳道內的耵聹較多且不便處理,耳道較為狹窄,耳溫槍探頭無法充分插入形成密閉空間,會影響測量結果。
6月齡~4歲:可以使用電子體溫計測量腋溫、肛溫,也可以使用耳溫計,其中電子體溫計測肛溫最準確、也最推薦使用。
4歲以上:一般可以用電子體溫計測口腔溫度。但如果孩子咳嗽嚴重或只能用嘴呼吸,可以測耳溫、肛溫或腋溫。
體溫超過多少度是發燒
根據測量溫度的部位不同,判斷發燒的范圍也是有所不同的。常見的體溫測量時腋窩溫度,標準范圍應該是36℃至37℃,而達到37.5℃就可以算作是發熱。而口腔溫度普遍比腋窩溫度高出0.2℃左右。測量口腔溫度達到37.7℃以上,就算是發燒了。
當然,是否發燒和體溫并不是絕對相關的。比如有些人基礎體溫比較低,體溫升高幅度過大的時候,就可能帶來一些發燒的癥狀,比較典型的就是有沒有出現發燒的異常癥狀。
例如,有些人出現了頭暈、頭痛、渾身覺得熱,但是一測體溫才37℃,在這種情況下,說明標準體溫并不適用于所有人。在判斷是否發熱的時候,還是應該通過每個人的基礎體溫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