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小寒”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五個節,這時全國各地都進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也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小寒這個節氣的到來就意味著天氣變得更冷了,我們要多增加衣服防寒保暖,同時也要在飲食上多做調理,按照傳統中醫理論,冬天是萬物閉藏的季節,養生宜溫補養腎,因此要多吃些補陽食物。小寒節氣,多吃幾種有助于養陽補腎的食物,增強體力,提高抵抗能力,驅寒暖身,溫暖健康過冬天!
1.羊肉,說起冬季進補,首先就會想到它---羊肉,羊肉屬于溫補性的肉類,羊肉蛋白質含量高于豬肉,鈣、鐵也高于牛肉和豬肉,但脂肪、膽固醇含量卻較豬肉、牛肉低。羊肉肉質細嫩,甘而不膩,冬季食用羊肉,可起到進補和防寒的雙重效果。無論是用羊肉來燉湯,或者是燉煮,都非常美味,是冬季不可錯過的滋補佳品。
2.鴿子,鴿子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民間素有“一個鴿勝九雞"說法,它的蛋白質含量大概為24%,比一般肉食的含量都要高,卻低脂肪,低膽固醇。常吃它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補腎益氣,生津止渴,強身健體等功效。
3.烏雞,烏雞的營養遠遠高于普通雞,營養價值很高,它含有豐富黑色素,蛋白質,B族維生素等18種氨基酸和18種微量元素,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滋補品,常吃具有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強筋健骨、滋養肝腎、養血益腎等功效。
1.探梅
小寒時節紅梅含苞待放,正是探梅的好時光。在民間,梅花有迎春開放,不趨榮利,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的花語,還有為人們傳春報喜的象征,故此人們大多會在小寒的時候出門細細品味觀賞孤雅幽香的梅花。
2.吃糯米飯
“臘味”是煮糯米飯必備的,一方面是脂肪含量高,耐寒;另一方面是糯米本身黏性大,飯氣味重,需要一些油脂類摻和吃起來才香。
3.吃菜飯
“吃菜飯”是我國古時候南京地區小寒時節的一種食俗?!安孙垺?,有的地方叫“咸飯”,有的地方叫“咸碎飯”,是我國民間的一種特色美食,由菜肴與主食結合在一起,制作方便,味道鮮美,頗受百姓好評。菜飯的形成與發展,是我國古人在勤儉節約的風俗之下產生的。
4,臘祭
臘祭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祭祀文化,臘祭是冬季酬謝有關收獲的鬼神的祭祀,每到這個節日民間都會男女齊集,熱烈參與進來,具有慶祝豐收、慰勞勞動人民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