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斗指丑;太陽黃經達300°;于每年公歷1月20日左右交節。大寒同小寒一樣,都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致的意思。大寒節氣處在三九、四九時段,此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時節。
大寒可以吃綠色蔬菜,黑色的食物,羊肉,鵝肉,姜棗水等養生。
1.多食用綠色蔬菜。
進入冬季后,天氣寒冷干燥,需要多食用綠色蔬菜,如胡蘿卜、油菜、菠菜等,補充維生素。
2.多吃黑色食物。
黑色入腎經,多食黑,能夠養腎防寒,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如黑米可以補腎暖肝健脾;黑豆可以強壯筋骨;黑芝麻可以滋養肝腎,潤燥滑腸;黑木耳可以清肺益氣,補氣潤燥,滋補強身。
3.羊肉。
羊肉性溫,非常適合大寒時節食用。吃點羊肉,可補氣滋陽,暖中補虛,開胃健脾,去濕避寒,強健身體。羊肉最好還是要燉著吃,會更加熟爛、鮮嫩,也易于消化。
4.鵝肉。
常吃鵝肉,可補陰益氣、暖胃生津,除五臟的燥熱。鵝肉含有較多的優質蛋白,可提高機體免疫力,助力健康。
5.姜棗水。
大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此時,一定要注意防風御寒,可用生姜、紅棗煮水。生姜,性溫味辣,可驅寒。紅棗,味甘性溫,補中益氣。這二者一起煮水,能夠溫中散寒,補血正氣,有益健康。
除此之外,大寒節氣還要注意防寒保暖,適量運動。
大寒節氣的傳統習俗
吃臘八粥
臘八節是流行于中國北方地區的重要節日,這節日習俗是吃臘八粥。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佛粥”、“大家飯”等,是一種由多樣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宋吳自牧撰《夢粱錄》卷六載:“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寺等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臘八這天喝臘八粥這一習俗的來歷和佛陀成佛有關,清代蘇州文人李福詩云:“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糝入。在中國北方,有“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之說,過臘八意味著拉開了過年的序幕。華北歌謠:“老婆老婆你莫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數九
民間有“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語,說明大小寒節氣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根據中國長期以來的氣象記錄,在北方地區大寒節氣是沒有小寒冷的;但對于南方一些沿海地區來說,最冷是在大寒節氣。大寒節氣正值“三九”嚴寒,“數九”是中國民間廣泛流傳的習俗之一,即是從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從冬至算起的),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所謂“熱在三伏,冷在四九”,一年中當最寒冷的時期便是"三九、四九天"。數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此時寒氣已盡,天氣暖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