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往往天氣炎熱,食欲就會減退。那么在這炎炎三伏天怎樣從飲食上實現養生目的的呢?
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天是處于小暑與處暑之間的時段,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潮濕悶熱的日子,容易讓人注意力不集中、胃口不好、倦怠無力、口氣重、口干舌燥等,故這段日子也被稱為“苦夏”。入伏后的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而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逐漸累積,所以會一天比一天熱,依次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時天氣就最熱。
三伏天每年大概持續三、四十天,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伏是按農歷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
三伏天吃什么
1、西瓜
俗話說的好:“熱天吃西瓜,不用把藥抓。”西瓜性寒,味甘,歸心、胃、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煩、清火解熱的作用。西瓜不但能清熱解毒、除煩止渴,而且能利尿,幫助消化,因此,三伏天可以多吃點西瓜。
2、綠豆
綠豆是一種清涼解暑的食品,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等營養成分,可以幫助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緩解中暑的癥狀。
同時,綠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劑,還可以降低血糖,保護肝臟。但需注意的是,有四肢乏力、腹瀉等癥狀的老人、兒童則不宜食用。
3、姜
冬吃蘿卜夏吃姜,和羊肉湯一樣,姜也是溫養陽氣的食物,辛辣刺激,是溫熱的食物。
夏天吃姜和吃羊肉一樣,都可以促進排汗,有利血液循環,讓炎熱的三伏天也有好胃口,推薦大家在三伏天里喝點姜茶暖暖胃,出出汗。
4、苦瓜
苦瓜之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鈣等礦物質,是一種十分具有營養的食物。苦瓜清熱解毒,可以起到降血壓、降血糖、潤燥的作用。同時,苦瓜中含有的如奎寧和苦瓜苷等物質,可以幫助促進腸道消化,增加人們的食欲。
飲食禁忌
1.少食冰冷
三伏天應少食冰冷。三伏天的伏字有“陽盛于外,陰伏于內”的意思,說的便是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也藏于人體之內。《黃帝內經》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病夏治”,三伏天期間大自然的陽氣充足,有利于寒冬伏藏于體內的寒濕邪氣排除體外,但若這個期間不戒口,可加重體內寒濕之氣,直接損傷脾胃。
2.少吃肥甘厚膩
在熱極夾濕的三伏天里,過食肥甘厚膩容易滋生痰濕內熱,無疑是火上澆油,很容易發生濕溫疾病,常見濕疹、腹瀉、口臭、大便黏臭、肛門灼熱、小便黃且有異味、舌紅、苔黃膩等。故像肥肉、奶茶、啤酒、燒烤等應能免則免。
3.不宜過于清淡
南方素有“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的說法,雖說三伏天期間建議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但也不宜吃得太“素”,因為三伏天晝長夜短,天氣炎熱,人的活動時間相對較長,出汗多,代謝快,消耗大,所以要適當補充營養食物如:雞肉、鴨肉、魚肉、豬肉、蛋類等,以滿足三伏天人體高代謝需要。
4.切忌吃飽就睡
三伏天高溫耗氣,有氣虛血旺的特點。很多人中午一吃完飯容易犯困,這是因為氣血都集中到脾胃運化水谷去了,切忌剛吃完飯就馬上躺下午睡,一來不利于消化,二來容易導致胃食管返流,引起燒心、反酸等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