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的治療方法有一般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肝衰竭是指肝臟受到病毒感染、酒精、藥物等因素造成的損害后,引起肝細胞大量壞死及肝功能減退,從而出現以凝血功能障礙和黃疸、腹脹、腹水等為主要表現的一組臨床癥候群,主要通過一般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進行改善。肝衰竭是臨床常見的嚴重肝病癥候群,病情危重,病死率極高。
一、肝衰竭的誘發因素
1.勞累
患有肝臟疾病的人在過度勞累之后會誘發肝衰竭的出現。
2.酒精
酒精會加速肝功能受損患者的疾病進展,增加肝衰竭的發病率。
二、癥狀
1.黃疸
可觀察到患者的皮膚、眼球等出現黃染,尿液可呈黃色。
2.凝血功能障礙
患者的皮膚黏膜等處可出現瘀點、瘀斑以及出血點等。
3.肝腎綜合征
可出現少尿、無尿等表現。
4.肝性腦病
患者可出現嗜睡、精神錯亂甚至昏迷的癥狀。
5.腹水
患者可自覺腹脹、腹痛,腹部可出現膨隆,甚至有些患者可出現“蕩水聲”等。
三、治療方法
1.一般治療
(1)臥床休息,減少體力消耗,減輕肝臟負擔,病情穩定后加強適當運動。
(2)推薦腸內營養,包括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適量蛋白飲食。
(3)積極糾正低蛋白血癥,攝入優質蛋白,必要時補充白蛋白。
2.藥物治療
(1)恩替卡韋
抑制乙肝病毒的復制,用于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對于恩替卡韋過敏者禁用,對于腎功能不全者應該調整給藥的劑量。
(2)替諾福韋酯
適用于治療慢性乙肝成人和大于12歲兒童患者,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嚴重急性乙肝惡化或腎功能損害。
(3)甘草酸二銨
具有抗炎、保護肝細胞、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可能會出現過敏、心悸、頭昏、皮疹等不良反應,對于合并高血壓的患者需要慎用。
(4)還原性谷胱甘肽
可以增強肝臟的解毒作用,不良反應相對較少,偶可見血壓下降、脈搏異常等過敏癥狀。
(5)腎上腺皮質激素
對于非病毒感染性肝衰竭,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及酒精肝炎等,可考慮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治療中需密切監測,及時評估療效與并發癥。
3.手術治療
肝移植是治療各種原因所致的中晚期肝功能衰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適用于經積極內科綜合治療療效欠佳,不能通過上述方法好轉或恢復者。
4.營養治療
患者出現肝衰竭之后合成營養的功能也可出現嚴重的損傷,所以應進行腸內營養的支持,建議患者選擇碳水化合物豐富以及低脂的飲食,注意蛋白攝入應適量,必要時可靜脈進行營養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