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氣虛主要表現為神疲乏力、自汗、氣短、語聲低微等癥狀。想要改善這種狀況,除了適當休息、規律運動,飲食調理同樣非常重要。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8種補中益氣的食物,找回滿滿活力!
1、黃芪
黃芪藥食同源,性微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利水消腫、托毒生肌的功效。黃芪富含黃芪多糖、黃酮類化合物等活性成分,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體力。常用黃芪燉雞湯、煮黃芪紅棗茶,補氣效果甚佳。
2、人參
人參被譽為“百草之王”,性微溫,味甘,歸肺、脾、心經,具有生津止渴、大補元氣、安神益智的功效。人參含有多種人參皂苷、揮發油、多糖等成分,能有效提升精力,緩解疲勞。人參可燉湯、泡茶、研末吞服,但需注意用量,遵醫囑服用。
3、黨參
黨參性平,味甘,歸肺、脾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生津止渴的功效。黨參富含黨參多糖、皂苷、氨基酸等成分,對改善氣虛乏力、食欲不振、口干舌燥等癥狀有顯著效果。黨參可與雞肉、豬骨等一同燉湯,或泡水代茶喝。
4、山藥
山藥性平,味甘,歸肺、脾、腎經,具有生津益肺、健脾養胃、補腎澀精的功效。山藥富含黏液蛋白、淀粉酶、游離氨基酸、礦物質等,有助于增強體質,緩解疲勞。山藥可炒菜、燉湯、煮粥,或制作成山藥泥、山藥糕等。
6、蓮子
蓮子性平,味甘、澀,歸腎、心、脾經,具有益腎固精、養心安神、補脾止瀉的功效。蓮子富含蛋白質、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生物堿等,有助于改善氣虛乏力、失眠多夢、心悸等癥狀。蓮子可燉湯、煮粥、制作成蓮子羹等。
7、紅棗
紅棗性溫,味甘,歸胃、脾經,具有補中益氣、緩和藥性、養血安神的功效。紅棗富含蛋白質、有機酸、維生素、糖類、微量元素等,能幫助提升體力,改善面色蒼白、心悸失眠等癥狀。紅棗可直接吃、泡水、燉湯、煮粥,或制作成紅棗糕、紅棗茶等。
8、枸杞子
枸杞子性平,味甘,歸腎、肝經,具有滋補肝腎、養血安神、益精明目的功效。枸杞子富含枸杞多糖、維生素、胡蘿卜素、微量元素等,能有效提升免疫力,改善疲勞、視力模糊等癥狀。枸杞子可直接吃、泡水、燉湯、煮粥,或制作成枸杞酒、枸杞膏等。
盡管這些食物都具有補中益氣的作用,但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并不相同,因此在選擇食物調理時,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搭配和調整。同時,也要注意適量,避免因過量而導致身體負擔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