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種植絲瓜的全過程中,農民們經常會碰到黃瓜白粉病的問題,此病比較嚴重影響了絲瓜的質量和生產量,給農民們導致了巨大的損害。那麼,黃瓜白粉病怎樣預防呢?預防黃瓜白粉病用什么藥好呢?
黃瓜白粉病病癥
霜霉病菌關鍵浸染葉子,次之是莖和葉莖,一般不傷害瓜。病發前期,葉子正、背面出現乳白色小粉點,慢慢擴張正圓形乳白色粉末狀斑,標準適合時,向四周擴散,聯接一片,變成邊沿不齊整的大面積白霜斑區,并能夠鋪滿全部葉子。之后變為灰白,有時候上邊造成很多黑點兒,葉子慢慢變黃,變脆。葉子喪失植物光合作用作用。病原菌損害葉莖和嫩莖,主莖從小苗期就可以被害,后半期病發較多。
黃瓜白粉病病發標準
(1)霜霉病菌的分生孢子出芽的環境濕度范疇很大,但葉片上若有水珠存有時,胞子吸濕后膨壓過大,造成胞子裂開,對胞子出芽十分不好。寄主遭受旱災影響的狀況下,霜霉病病發更重,這是由于旱災減少了寄主表皮細胞的膨壓,對表層內寄生并立即從外皮入侵的霜霉病菌的浸染比較有益。這類對環境濕度規定的差別也是霜霉病常在于霜霉病產生的關鍵原因。
(2)霜霉病菌的分生孢子出芽規定較高的溫度,10~30℃范疇內都能夠出芽,以20~25℃適合。霜霉病菌分生孢子的抗逆力較低,使用壽命很短,在26℃上下只有生存9h,30℃以上、-1℃下列迅速喪失日常生活力。溫室大棚、溫室大棚內容易使霜霉病菌得到溫度、環境濕度的適規定。因而,溫室大棚、溫室大棚的黃瓜白粉病產生較重。
(3)上肥不夠、管理方法粗放型、土壤層少水、不立即注水、主莖生孕差、抗病力減少等導致病發較重;澆灌過多、基肥過多、主莖陡長、田里自然通風欠佳、環境濕度提高等也有益于霜霉病的產生。不一樣種類對霜霉病的抵抗性不一樣,一般狀況下,抗霜霉病的種類也兼抗霜霉病。
黃瓜白粉病預防對策
1、采用抗病品種
普遍霜霉病地域應因時制宜選換抗耐病增產優良品種。
2、造就抗病性標準
適度擴寬行間距,提升自然通風透光性標準;追施磷、鉀化肥,控制主莖陡長等。
3、自然環境蒸熏
白霜菌胞子飄落并黏附在病株周邊的室內空間。在秋冬季溫室大棚及溫室大棚中非常容易病發,白霜菌對“硫”非常比較敏感,因而,可按每約100m2用硫磺粉0.3~5.5kg加木屑或別的助燃引燃蒸熏,密閉式熏悶1白天黑夜,可殺掉白霜菌,隔3d再熏悶1次,隨后栽種或移栽。絲瓜生長發育期內,硫磺粉可減藥一半,時間減為1夜就可以,隔5~7d再熏悶1次,實際效果優良。
4、提升栽培技術
大棚種植應留意改進自然通風透光性標準,露地的應主要搞好適度施肥和噴灑葉片營養成分劑,防止主莖陡長或衰老,提高主莖抵抗性。
5、搞好打藥防止工作中
沒病早防,見病早診,從主莖發布封行后剛開始,定期或經常性噴灑雨康-銹粉贏佳,或20%三唑酮硫磺粉粒劑1500倍液,隔7~15d噴1次。連噴2~3次,更替噴灑,前密后疏,噴勻噴足。大棚打藥防止以噴煙塵劑。
6、立即打藥預防
當田里產生管理中心病株時,可采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每過5~7d噴1次,此外,30%敵菌酮1000倍液防效優良,800倍液有實際效果。化肥的更替應用,可防止白霜菌的耐藥性,在打藥時,不必忽視對路面的噴布。據平時的工作經驗,噴雨康-銹粉贏佳實際效果更強,還可兼治當期產生的別的細菌病蟲害。
黃瓜白粉病的危害
黃瓜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也危害葉柄和莖,一般不危害果實。發病初期,葉片正面、背面產生白色近圓形的小粉斑,逐漸擴大后成邊緣不明顯的連片白粉斑,嚴重時整個葉片布滿一層白粉(菌絲體、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變為灰白色,葉片枯黃、變脆、卷縮,失去光合作用功能。一般在黃瓜下部葉片上先發生,逐漸向植株上部擴展,葉面背面粉斑比葉正面多。葉柄和莖上癥狀與葉片相似,但白粉量少。有時病斑上出現散生或成堆的黃褐色小粒點,后變黑色(病菌的閉囊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