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穴位,學名腧穴,主要指人體經絡線上特殊的點區部位,中醫可以通過針灸或者推拿、點按、艾灸刺激相應的經絡點治療疾病。部分穴位并不在經絡上,但對其的刺激亦可產生療效。穴位是中國文化和中醫學特有的名詞。那么,你知道脖子后面是什么穴位嗎?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脖子
脖子后面是什么穴位
脖子后面的穴位,一般是顱頸交界和頸胸交界之間的穴位,有大椎穴、定喘穴、風池穴、天柱穴、風府穴、啞門穴等,按摩、針灸這些穴位通常可以治療頭痛、項強、落枕等疾病。
1、大椎穴:剛好位于第七頸椎下凹陷中,按摩、針灸大椎穴可以起到緩解角弓反張、咳嗽、中暑等病癥;
2、定喘穴:位于第七頸椎棘突下旁開0.5寸處,按摩、針灸定喘穴可以緩解哮喘、支氣管炎、落枕、肩背痛等病癥;
3、風池穴:位于后頸部,后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按摩、針灸風池穴可以緩解中風、傷寒、目眩、淚出等病癥;
4、天柱穴:位于后發際正中旁開1.3寸處,按摩、針灸天柱穴可以治療頭痛、外感風寒等疾病;
5、風府穴:位于后發際正中直上1寸,兩斜方肌之間的凹陷中,按摩、針灸風府穴可以治療頭痛、項強、眩暈、鼻衄等疾病;
6、啞門穴:位于在后發際正中,入發際5分凹陷中,按摩、針灸啞門穴可以治療癲狂、癇證、頭痛、中風等疾病。
風池穴
脖子后面是什么經絡
脖子一般指的是頸部,頸部后面的經絡主要有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以及足陽明胃經。具體分析如下:
督脈主要行于背部正中,起始于小腹,出于會陰部,沿脊柱后面上行,至項部風府穴進入腦內,聯絡腦,再回出上行至頭頂,循前額正中線到鼻柱下方,至齦交穴為止。此經絡具有調節氣血、溫煦臟腑的功效。
足太陽膀胱經起始于目內眥,上行額部,交會于頭頂,支脈從頭頂分出到耳上角,直行脈從頭頂入內絡腦,復出項部分開下行,沿肩胛骨內側,脊柱兩旁,到達腰部,進入脊柱兩旁的肌肉,深入體腔,絡腎,屬膀胱,其具有促進毒素排泄的功能,可以用于治療小便不利和水腫。
足少陽膽經起始于目外眥,上行至額角、下耳后,沿頸旁、行手少陽經前面,至肩上退后,交出手少陽經后面。支脈從耳后進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外眥,支脈從目外眥分出,下走大迎穴,會合手少陽經至眶下部,下行至下頜角部,行向頸部,進入胸中、通過膈、絡肝,出于氣沖、繞陰部毛際、橫向進入髖關節部,具有調節臟腑的功能。
足陽明胃經起始于鼻旁,交會于鼻根中,旁邊會足太陽經,向下沿鼻外側,進入上齒中,出來挾口旁,環繞口唇,向下交會于額唇溝,退回來沿下頜出面動脈部,再沿下頜角,上耳前,經顴弓向上,沿發際至額顱,具有緩解胃痛、嘔吐、便秘等并病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