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肩周炎一般是由于長時間過度活動或者姿勢不良導致的肩痛和活動障礙,一般表現(xiàn)為肩關節(jié)周圍疼痛、僵硬、怕冷、壓痛、肌肉痙攣等。艾灸是通過燃燒艾葉或艾條針對局部進行熱療的一種方法,那么,你知道肩周炎艾灸哪個穴位可以幫助緩解嗎?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肩周炎
肩周炎艾灸哪個穴位
1.局部穴位:肩髃穴、肩貞穴、肩髎穴等是肩周炎艾灸的主要穴位。肩髃穴位于手臂外展時,肩峰后下方的凹陷處;肩貞穴則位于肩關節(jié)的后下方,臂內(nèi)收時,腋后紋頭上1寸;肩髎穴在肩部,肩髃穴后方,當臂外展時,于肩峰后下方呈現(xiàn)凹陷處。
2.痛點:除了固定的穴位,痛點也是艾灸的重要位置。患者可自行進行按壓,找到最疼痛的點進行艾灸。艾灸完后,再找另外的痛點,找到后再進行艾灸。
3.肩關節(jié)周圍穴位:如頸部的大椎穴,位于第七頸椎棘突下的凹陷處,艾灸此穴對促進肩部周圍的血液循環(huán)有好處。還有前臂的曲池穴,位于肘橫紋外側端皺褶的終點處,對肩周炎也有一定的輔助治療效果。
4.遠端穴位:若肩部炎癥特別明顯,疼痛拒按且不能碰,部分摸著輕微發(fā)熱的感覺,可能局部炎癥比較明顯,此時可以取遠端穴位進行艾灸。如對側小腿的中平穴,對肩周炎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在艾灸過程中,可以采用溫和灸、雀啄灸或回旋灸等手法,以患者感覺到溫熱舒適為度。同時,要注意避免燙傷,保持適當?shù)木嚯x和溫度。
肩周炎
肩周炎艾灸灸哪里最好
1、肩髃穴: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當肩峰前下方凹陷處。具有疏經(jīng)通絡、理氣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肩臂攣痛、上肢不遂、肩周炎等。
2、肩髎穴:在肩髃穴后方,當臂外展時,于肩峰后下方呈現(xiàn)凹陷處。具有舒筋活絡、祛風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肩臂痛、上肢麻痹、脅肋疼痛等。
3、肩貞穴:在肩關節(jié)后下方,臂內(nèi)收時,腋后紋頭上1寸。具有清頭明目、通經(jīng)活絡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肩胛疼痛、手臂不舉、上肢麻木等。
4、天宗穴:在肩胛部,當岡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4胸椎相平。具有舒筋活絡、理氣消腫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肩胛疼痛、氣喘、乳癰等。
5、肩井穴:在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前直對乳中。具有活絡止痛、祛風清熱、益氣壯陽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肩背痹痛、手臂不舉、頸項強痛等。
注意事項
艾灸時間:每次艾灸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每個穴位艾灸10-15分鐘即可。過長時間的艾灸可能導致皮膚灼傷或加重癥狀。
艾灸溫度:艾灸時應保持適當?shù)臏囟龋苊膺^熱或過冷。過熱可能導致皮膚灼傷,而過冷則可能加重癥狀。建議將艾條點燃后,通過調(diào)整艾條與皮膚的距離來控制溫度,以溫熱但不燙傷皮膚為宜。
避免空腹艾灸:空腹艾灸可能導致低血糖或暈灸現(xiàn)象,因此建議在飯后半小時至一小時進行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