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俞穴
位置: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按摩方法:用雙手拇指指腹按揉,每次按揉100200次或35分鐘,力度適中。
功效:宣肺理氣、止咳平喘,有助于調節肺氣,緩解咳嗽癥狀。
2、膻中穴
位置:在胸部前正中線上,平第四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按摩方法:用中指指腹按揉,力度適中,每次按揉100~200次。
功效:寬胸理氣、止咳化痰,有助于改善孩子咳嗽癥狀。
3、天突穴
位置:位于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
按摩方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點按,每次點按1015次或持續12分鐘,注意不要用力過猛。
功效:宣通肺氣、止咳化痰,有助于緩解咳嗽、氣喘等癥狀。
4、列缺穴
位置: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左右交替進行。
功效:宣肺解表、通經活絡,有助于輔助治療孩子咳嗽。
5、豐隆穴
位置:在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條口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用力按揉,每次按摩3~5分鐘。
功效:化痰止咳、健脾利濕,有助于緩解咳嗽癥狀。
6、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4寸。
按摩方法:用手掌順時針按揉,每次按揉100~200次。
功效:調理脾胃,對因脾胃不和引起的咳嗽有一定幫助。
7、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前外側,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或點按。
功效:提升免疫能力,促進血液循環,有助于緩解咳嗽。
咳嗽有痰按摩哪個穴位
1、太淵穴
位置:位于腕前區,橈骨莖突與舟狀骨之間,拇長展肌腱尺側凹陷中。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按揉2~3分鐘,力度適中。
功效:宣肺平喘、清泄胃熱,有助于緩解咳嗽、氣喘等癥狀。
2、天突穴
位置:位于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
按摩方法:仰頭,用中指點按或揉撥,每次點按或揉撥2分鐘,力度以不影響呼吸為宜。
功效:宣通肺氣、利咽止咳,有助于祛痰、寬胸理氣,對哮喘、喉嚨疼痛等患者有一定的療效。
3、尺澤穴
位置:位于手臂肘部,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按揉2~3分鐘,力度適中。
功效:清熱和中、通絡潤肺,有助于緩解咳嗽、氣喘、咯血等癥狀。
咳嗽按摩手上哪里
1、魚際穴
位置:位于手外側,第1掌骨橈側中點赤白肉際處。簡單定位方法是掌心向上,在第一掌骨的中點處,即大拇指后方的手掌肌肉隆起處。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或指尖按壓,每次按壓3~5分鐘,力度適中,以局部酸脹感為度。
功效:具有清熱利咽、止咳平喘的功效,適用于緩解咳嗽、咽喉腫痛等癥狀。
2、合谷穴
位置:位于手背處,第1、2掌骨之間,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簡單定位方法是拇指和食指并攏,肌肉最高處即是。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或指尖按壓,每次按壓3~5分鐘,力度適中,以局部酸脹感為度。
功效:具有鎮靜止痛、通經活絡的功效,對于緩解咳嗽、頭痛、牙痛等癥狀有一定幫助。
3、列缺穴
位置:兩手虎口自然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的橈骨莖突上,指尖下凹陷處即是。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或指尖按壓,每次按壓3~5分鐘,力度適中。
功效:具有疏風解表、宣肺理氣的功效,有助于緩解咳嗽、氣喘等癥狀。
4、太淵穴
位置:位于腕前區,橈骨莖突與舟狀骨之間,拇長展肌腱尺側凹陷中。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按揉2~3分鐘,力度適中。
功效:具有補肺益氣、調理肺氣的功效,有助于緩解咳嗽、氣喘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