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痘,現代醫學稱為“痤瘡”,是一種可以長在面部、脖子、前胸、后背甚至肩膀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它的形成原因比較復雜,主要有四個機制。
1.激素的變化。雄激素分泌相對偏多或比例相對偏高,青春期激素不平衡尤其明顯。
2.油脂分泌增多。若雄激素偏高,皮脂腺就會大量分泌油脂,阻塞毛囊。
3.毛囊角化異常。簡單理解就是毛孔因為一些細胞的生長異常,造成了空隙變小、變窄、阻塞,導致油脂無法排出。
4.微生物感染。有一種細菌叫痤瘡丙酸桿菌,能水解毛囊里的油脂,產生游離的脂肪酸,脂肪酸又能刺激毛囊及毛囊周圍發生炎癥。
除此以外,長時間的熬夜或者勞累等導致機體免疫失調;飲食上偏愛高糖分、高乳制品如甜食、牛奶等;藥物因素、高溫濕熱的環境等也易誘發痘痘。
不同位置長痘代表什么
不同部位長痘,可能說明不同問題。從中醫學的角度來看,痘痘為“肺風粉刺”,不同部位產生原因不同。
痘痘發生于額部、眉間、鼻根的,多以肺熱、心火為主;分布于額、鼻、口周、兩頰等縱向部位的,多有脾胃濕熱;在面頰、下巴等橫向部位的,多有肝氣不舒。
有些女性易下巴長痘,每次月經來潮前幾天尤為明顯。中醫辨證以肝腎不足、沖任失調為主,痘痘因為經前陰血下聚于胞宮,陽熱虛火浮越于上而發。
針對背部長痘,中醫認為,背部屬陽。當陽氣推動作用增強,相當于激素水平上調,各組織代謝功能旺盛,則可見到皮脂腺分泌油脂增多、細胞代謝脫落加速。
如何護理
1、正確清潔
對于油脂、角質、化妝品、灰塵、細菌等,要依據自身皮膚膚質做適當清潔,面部可使用溫和的皮膚清潔劑,比如弱堿性的香皂或洗面奶,每天頻次不必太多,兩次左右較為合適,除非出油十分明顯。但千萬不要過度清洗或去除角質,防止損傷皮膚保護層,破壞皮膚屏障,反而導致環境中的刺激物、細菌病毒的入侵。
2、不要用手擠
擠破“熟透的痘”只是暫時恢復,不能除根,操作不當還易加重炎癥,引起細菌感染,留下痘印。因此千萬不要隨便“動手”,特別是危險三角區,這個區域含有很多靜脈竇,與顱腦相通,一旦損傷或感染,可能引起顱內感染、危及生命。
3、保持干凈
應保持床單、枕巾、被套的干凈,運動后及時洗澡,避免油脂、汗水、灰塵等阻塞毛囊;少聽信偏方往臉上涂不明成分的東西;避免自行按壓、擠捏、針挑痘痘,防止感染或留下疤痕;
4、調節飲食
愛吃甜食、奶茶、牛奶等制品會刺激皮脂腺分泌更多的油脂,加重毛囊堵塞。煙、酒及辛辣食物的刺激也可加重或促發痤瘡。因此容易長痘的人要避雷上述食物,同時多飲水,促進新陳代謝。同時多吃富含抗氧化物質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堅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