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俗稱“青春痘”,是一種好發于顏面及胸背部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癥性皮膚病,青少年中的發病率高達93%,但這并非青少年的專利,它同樣會發生在30-40歲左右人群,已經成為全球第八大慢性疾病。痤瘡易反復、治療不及時易留下色素沉著和或瘢痕,嚴重影響患者的外表容貌、社交及心理健康。
青春期長痘原因
內分泌失調
尤其是青春期機體的激素分泌水平異常,雄激素水平增高導致身體的各項機能都處于不穩定狀態。會導致油脂分泌過多、毛發生長旺盛,也是青春期的一個標志,過了青春期以后激素分泌水平趨于穩定,痘痘就會得到改善。
長期熬夜、學習壓力過大
這個時期的青少年處于學習階段,長期熬夜、睡眠飲食不規律都會導致內分泌失調也會出現痘痘。
飲食習慣不佳
經常吃辛辣、油膩、高熱量的食物,如薯片、炸雞、燒烤、麻辣串等會造成脂肪堆積,臉上長痘。
毛囊周圍細胞角化異常
毛囊口周圍細胞角化異常,會使毛囊口變小、狹窄、堵塞,導致皮脂無法排出,從而導致青春期過后長青春痘,此時通常還會伴有皮膚粗糙、脫屑、瘙癢等表現。
繼發炎癥
毛囊口堵塞引起毛囊炎癥,又因搔抓、擠壓、觸摸刺激皮膚,導致繼發感染,誘發痤瘡。
治療方法
痤瘡的基礎治療,輕中度痤瘡以外用藥物治療為主。
維A酸類藥物:一線藥物,可增加皮膚滲透性、改善毛囊皮脂腺導管角化、溶解粉刺、抗炎、預防和改善痤瘡炎癥后色素沉著和痤瘡瘢痕。包括全反式維A酸、異維A酸、阿達帕林和他扎羅汀、曲法羅汀等,建議睡前使用,注意避光。
過氧苯甲酰:可殺滅痤瘡丙酸桿菌、抗炎及輕度溶解粉刺。
抗生素:包括紅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氯霉素及夫西地酸等,可對抗痤瘡丙酸桿菌和抗炎。不建議長時間使用單一抗生素藥物治療。
物理與化學治療
包括光動力治療、紅藍光照射、化學剝脫治療(果酸換膚)和激光等,可作為痤瘡輔助或替代治療以及痤瘡后遺癥處理的選擇。
光動力療法:光動力療法具有抑制皮脂分泌、殺滅痤瘡丙酸桿菌、改善皮脂腺導管角化及預防或減少痤瘡疤痕作用。
紅藍光治療:藍光照射有殺滅痤瘡丙酸桿菌及抗炎作用,紅光照射具有組織修復作用,紅藍光雙管齊下,痘痘消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