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季節變換,慢慢出現的燥火易傷人身。再加上飲食吃了油膩辛辣、平時水喝少了、或者感染了不小心感冒,也會容易出現便秘、長口瘡、嗓子疼等“上火”的癥狀。那我們應該怎么解決呢?一起來看看吧。
1.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
飲食清淡,營養均衡,多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梨、百合、銀耳、甲魚、荸薺等;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高熱量、高脂肪食物。
梨美味多汁,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纖維素,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的作用,對秋燥所導致的各種不適癥狀都具有很好的緩解功效。
2.保證充足的飲水
保證充足的飲水,促進體內新陳代謝,生津利尿,加速熱量散發,也可以適當的喝一些胖大海、菊花、金銀花等清熱去火的中藥泡的水。飲水時應少量多次,不要等感到口渴了才喝。
3.增加室內濕度
經常開窗通風,適當增加室內濕度,如在室內擺放一盆水,使用加濕器等。
4.作息規律
作息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
5.舒緩心情
日常生活中注意調節自身情緒,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情緒波動過大,思慮過多,勞累過度,平時可以選擇適當的方式減壓放松,舒緩心情,如:聽歌、汗蒸、按摩、看書……
6.按壓穴位
穴位對降火也是有很大幫助的,上火時可以按摩太沖、內庭、合谷、魚際等穴位。
太沖穴屬足厥陰肝經,位于第一趾骨與第二趾交界的前方凹陷處。按摩該穴位可疏肝解郁、以降肝火。
內庭穴屬足陽明胃經,位于足背,第2、3趾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按摩該穴位可清熱利竅、以清胃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