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撐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食物,吃在嘴里香酥可口。而且吃薄撐的方法很多,我們可以配合著不同的飯菜吃,吃在嘴里可以增加食欲,讓其他菜品的味道更加突出,是一種很好的類似于煮食的食物。薄撐的做法很多,不同地區的做法,也不盡相同。那么,薄撐的做法和配方有哪些呢?
一、由來
傳聞薄撐的由來是女媧補天的杰作,而到了清末民初,薄撐又有了另一種不同的功能和含義。據了解,珠三角一帶的孩子多是進卜卜齋(即私塾)念書。繁多的入學儀式中,其中一儀式是父親帶著孩子到先生安排的位置,把一塊用糯米粉制成的薄餅放在椅子上,命兒子坐下。博餅粘在孩子的屁股上,有勤奮讀書的寓意,意為坐定定、唔走得、專心讀書。這種開學儀式已經省去,不過薄撐卻成為了廣東人喜愛的一種點心。特別是榴蓮等口味的水果薄撐,更是受年輕人歡迎。
二、原料
咸薄撐制作:材料:糯米粉(1斤)、粟米粉(一兩半)、澄面(一兩半)、雞蛋(1只)
配料:臘腸、燒肉、蝦米(各一兩),韭菜(少許)、花生醬(適量)
調料:油(兩匙)、糖(1兩)、鹽(20克)
三、步驟
1.將糯米粉、粟米粉以及澄面混合在一起,加入兩匙油以及一只雞蛋繼續攪拌均勻,一邊攪拌一邊加入適量水,攪至成米糊狀。
2.加臘味碎、蝦米和韭菜。
3.燒熱油鍋,見有小小煙后再加4~5滴油,大概4~5秒后加兩湯勺糯米糊,放入平底鍋的中間位置。
4.用中上火將薄撐煎至脫鍋。
5.借用力道,拿鍋柄用力把皮向前和上拋,將皮翻轉到另一面,反復煎8~10分鐘,直至薄撐兩面呈金黃色。
6.把煎好的薄撐放在干凈的砧板上,抹上花生醬,對折成半圓,用刀切成六塊扇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