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干支歷的節氣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入伏”后,全國多地將會進入持續高溫模式。
三伏天一般在哪兩個節氣之間
三伏天并不是處于兩個特定的節氣之間,而是指夏季的連續三個十天,是一種習俗上的說法。以下是關于三伏天的正確解釋:
三伏天是中國民間的習俗說法,指夏季的三個炎熱時段,分別稱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它們分別位于立夏后的第一個、第二個和第三個庚日(每個庚日為十天)。
具體來說,初伏是立夏后的第11天開始,中伏是初伏后的第11天開始,末伏則是中伏后的第11天開始。因此,三伏天的具體日期會因每年立夏的具體日期而有所不同。
三伏天期間,氣溫較高,天氣炎熱,濕度大,人們需要注意防暑降溫,適當調整生活方式,保護身體健康。
2024年“三伏天”時間表:
初伏:2024年7月15日-7月24日共計10天;
中伏:2024年7月25日-8月13日共計20天;
末伏:2024年8月14日-8月23日共計10天。
初伏時間表
初伏是指夏至后第11天到第20天之間的時間,也是一年中最早到來的三伏天時段。由于此時氣溫、濕度等環境因素變化較小,初伏的高溫天氣不會過于酷熱,一般會在35℃左右波動。
中伏時間表
中伏是指夏至后第21天到第30天之間的時間,也是三伏天中最熱的時段。由于此時氣溫高、濕度大,空氣質量差,中伏時的高溫天氣往往十分難受,一般會在37℃左右波動。
末伏時間表
末伏是指夏至后第31天到第40天之間的時間,在三伏天中是最后到來的時段。由于此時氣溫略有下降、濕度開始減小,末伏的高溫天氣相對較舒適,一般會在35℃左右波動。
由于農歷和公歷的差異,每年三伏天的具體日期都會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及時關注天氣預報和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