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是中醫常見的一種虛證,常表現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疲乏無力等癥狀。脾氣虛的人可以通過合理的飲食來進行營養的調整,從而達到改善病情的目的。如果出現了比較嚴重的脾虛,可以到醫院進行正規的治療。
脾虛吃什么食物補最快
1.脾氣虛,臨床上多表現為食少、倦怠懶言、面色萎黃、氣短乏力、大便稀溏。脾氣虛的患者日常可以多吃栗子、牛肉、雞肉、紅棗等食物,栗子性甘溫,能補腎氣,熟栗子可溫補脾腎;牛肉具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暖胃等功效;雞肉味甘,性微溫,能溫中補脾,益氣養血;紅棗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補脾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可以作為養生的茶水或搭配其他食材做成甜湯食用。這些食物都有助于補脾溫中,緩解脾氣虛的癥狀。
2.脾陽虛,多為生活環境濕冷、久用寒涼食品藥品所致,在臨床表現上多數以腹脹腹痛、喜溫喜按、四肢不溫、面目浮腫、小便清長、女性白帶清稀等癥狀為主。脾陽虛患者可多吃羊肉、龍眼肉等。羊肉性溫,且具有養胃的作用,可溫補脾陽;龍眼肉可補心脾,益氣血,健脾胃。
3.脾陰虛,多因長期過食辛辣肥甘、胃腸濕熱灼傷脾胃的陰液所導致,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胃腹隱痛、口干舌燥、大便秘結、潮熱盜汗、五心煩熱等。脾陰虛患者日常飲食可多食山藥、鴨肉等。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補脾健胃、益腎潤肺等作用,可煮粥或燉湯食用。鴨肉味甘微咸,性偏涼,入脾、胃、肺及腎經,可滋養脾胃。
脾虛是什么的原因
1.先天原因:部分人先天不足,脾臟未得到相應滋養,可能會繼發疾病。
2.飲食不當:長期飲食不規律、過度節食,或大量進食油膩、辛辣食品等,可能會刺激脾胃組織,影響脾臟運化功能,從而發生脾虛癥狀。
3.神思過度:長時間精神高度緊張、情緒低沉,一般會干擾進食,導致脾臟不能獲得充足水谷精微的滋養,長此以往通常會誘發上述病癥。
4.太過勞累:勞累過度、超負荷工作等,一般會損害脾氣,脾臟無法統攝血液,進而引起脾虛。
5.自然年齡增長: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下降,臟腑功能減退,氣血不足,影響了脾,就會引起脾虛。
另外,也可能與久病體虛、外感濕熱等情況有關。患者常會伴隨腹脹、惡心、噯氣、食欲減退、沒力氣等反應,嚴重患者請盡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