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肝火旺可能是辛辣飲食、飲水過少、睡眠不足、精神壓力過大、其他臟腑熱邪傳至肝經等原因引起。癥狀主要包括頭暈頭痛、面紅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失眠多夢、耳鳴耳聾、脅肋脹痛、便秘尿黃等。那么,你知道肝火旺按摩哪個穴位嗎?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按摩
肝火旺按摩哪個穴位
1.太沖穴:位于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的凹陷中。按摩這個穴位可以平肝息風、清熱利濕,對于緩解肝火旺引起的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癥狀有一定效果。
2.合谷穴:位于手部虎口處,手背第一、二掌骨間,第二掌骨的中點下緣。按摩合谷穴可以清瀉肝火,對于肝火旺引起的目赤腫痛、頭痛、鼻出血等癥狀有緩解作用。
3.內庭穴:為胃經滎穴,具有清熱的功效,位于在足背第二、三個趾之間縫紋端。按摩內庭穴可以清瀉胃火,對于肝火旺引起的口臭、便秘、牙痛等癥狀有緩解作用。
4.太溪穴: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按摩太溪穴可以滋陰益腎、調理氣血、清利濕熱,對于緩解肝火旺引起的頭痛、咽喉腫痛、耳鳴等癥狀有一定效果。
5.大敦穴:位于足趾,在趾甲根角側后方0.1寸。按摩大敦穴可以清泄肝熱、理氣活血,對于緩解肝火旺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等病癥有一定效果。
6.期門穴:位于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按摩期門穴可以疏肝理氣、調理氣血,對于緩解肝火旺引起的肝病、胃病、乳腺增生癥等病癥有一定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穴位雖然可以緩解肝火旺的癥狀,但并不能完全替代藥物治療。如果肝火旺的情況比較嚴重,建議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也是緩解肝火旺的重要措施。
按摩
去肝火按摩什么部位最好
1、行間穴:在足背側,當第一、二趾間,趾蹼緣的后方赤白肉際處,具有泄肝火的作用,常用于牙齦腫痛、口腔潰瘍、流鼻血等癥狀者;
2、曲池穴:位于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具有清熱解表、調和氣血的功效,也可用于去肝火的治療;
3.合谷穴:位于手的背側,第一、二掌骨間,第二掌骨的中點下緣位置,具有鎮靜止痛、解表泄熱的作用,可用于去肝火的治療。
除了上述穴位外,也可以對于足三里穴、三陰交穴等部位進行針灸,也可以起到輔助性治療的作用。而對于癥狀比較嚴重的,建議遵照醫囑使用清肝瀉火的中藥材進行調理,比如薄荷、桑葉、菊花、決明子等,可以加快恢復的速度。
在對穴位按摩時需要找準穴位,必要時尋求中醫師的幫助,要注意采取適當力度,按摩時間建議在5分鐘左右,每次按摩2~3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