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谷穴:位于手背部,第一和第二掌骨之間。以拇指指腹按壓合谷穴,同時配合點、揉等方法,每次2分鐘,每日2次。按摩此穴位能祛風解表,達到退燒的效果。
2、曲池穴:屬于手陽明大腸經腧穴。用拇指指腹按壓曲池穴,直到皮膚局部變紅。此穴位既能疏風解表,又能清瀉陽明。
3、大椎穴:位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以手掌摩擦大椎穴,直到皮膚局部變紅,或者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指、中指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約推100~300次。
4、涌泉穴:位于足底部第二、第三腳趾的趾縫紋頭端。按摩該穴位10到15分鐘,可起到清熱降火、滋陰降火的功效。
5、肩井穴:位于第七頸椎凸起與肩峰最外側連線的中點。用拇指用力扭拿該穴位,有助于治療小兒發熱。
6、風府穴:處于頸后區,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中。每次按摩2分鐘,每日2次,該穴位具有散風息風、通關開竅的作用。
7、風池穴:在頭額后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用兩只手的食指或者中指對風池穴進行按摩,可以緩解發熱狀態。
8、十宣穴:十個手指的指尖。適當按摩可能有退燒的作用。
發燒搓哪個部位退燒快
1、前胸后背:可用兩手掌左右反復旋轉、按摩前胸后背,約15分鐘;
2、頭頸部穴位:用兩拇指按揉印堂(兩眉頭的中間)、太陽(眉梢與外眼瞼之間,向后約一橫指的凹陷處)、百會(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風池(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等頭頸部穴位,約5分鐘;
3、手腕穴位:可選擇列缺(腕橫紋上1、5寸)、天河水(前臂內側肘橫紋至掌橫紋間直線)等,用拇指按揉5-6分鐘;
4、腳心:可連續用兩手按揉腳心,有鈍痛、熱感為宜,約12分鐘;
5、大椎穴:位于頸后部,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線上,可用拇指的指腹進行按揉,左右手交替進行,每次2-3分鐘。
發燒搓腳心的正確方法
1、準備階段:搓的人需要先將自己的手掌搓熱,以便更好地傳遞熱量到發燒者的腳心上。確保發燒者的腳部處于舒適的狀態,可以輕輕按摩腳部以放松肌肉。
2、搓腳心:將搓熱的手掌放在發燒者的腳心上,稍微用力地揉搓。揉搓的方向可以是從腳尖向腳跟方向,也可以來回揉搓,根據個人習慣和舒適度來決定。揉搓的力度要適中,避免過于用力導致皮膚受損。持續揉搓直到腳心發熱,這通常需要幾分鐘的時間。
3、擴展揉搓:等到腳心發熱后,可以將手往上移搓揉小腿,促進下肢的血液循環。接著再往上揉搓手心,以及耳朵等其他部位,以協助整體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