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迎香穴: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這個穴位比較容易找到,就在鼻子兩側的凹陷處。用食指和中指分別按壓雙側迎香穴,一般可以先輕輕按揉,產生輕微的酸脹感后,再適當增加按壓力度,每次按摩1-2分鐘,然后松開,再重復進行,總共按摩3-5次。按摩迎香穴可以促進鼻周圍的血液循環(huán),使鼻腔內的氣血通暢,它是治療各種鼻子疾病的重要穴位,對于改善鼻塞癥狀非常有效。
2、印堂穴:印堂穴在兩眉之間的中點處。它是人體腧穴之一,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經(jīng)外奇穴。可以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捏住眉間的皮膚,進行有節(jié)律地提捏,每次提捏約3-5秒,然后松開,重復操作5-10次。也可以用手指輕輕按壓印堂穴,按壓力度適中,以產生輕微的酸脹感為宜,按壓1-2分鐘。印堂穴能夠調節(jié)鼻部的經(jīng)絡氣血,幫助疏通鼻腔的通道,緩解因各種原因引起的鼻子不通氣。
3、風池穴:風池穴位于后頸部,后頭骨下,兩條大筋(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外緣陷窩中,與耳垂齊平。用雙手拇指分別按壓雙側風池穴,其余四指可以放在頭部兩側以固定頭部。按壓時稍用力,以產生酸麻脹的感覺為宜,每次按壓1-2分鐘,然后輕輕揉動,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揉動10-15圈。風池穴是足少陽膽經(jīng)上的穴位,按摩這個穴位可以調節(jié)人體的陽氣,改善頭部和鼻部的氣血循環(huán),對于感冒等引起的鼻子不通氣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晚上鼻子不通氣小妙招
1、墊高頭部:可以使用較高的枕頭或者在床頭的床腳處墊高10-15厘米。這樣做能利用重力作用,使鼻腔內的黏液向后引流,減輕鼻黏膜的充血,從而緩解鼻子不通氣的癥狀。因為在平躺時,鼻腔黏膜容易充血腫脹,墊高頭部有助于改善鼻腔的通氣情況。
2、側臥:嘗試側臥的姿勢,并且左右交替。如果是左側鼻子不通氣,就向右側臥,反之亦然。這種姿勢可以改變鼻腔的壓力,使下方鼻腔的充血情況得到緩解,從而改善通氣。這是因為側臥時,位于上方的鼻腔通氣會相對順暢一些,通過交替?zhèn)扰P可以讓兩邊的鼻腔都能有較好的通氣機會。
3、熱毛巾敷鼻:用一塊干凈柔軟的熱毛巾敷在鼻子上,溫度以感覺溫暖舒適為宜,一般在40-50攝氏度左右。每次熱敷10-15分鐘。熱敷可以促進鼻腔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減輕鼻黏膜的腫脹,從而緩解鼻塞。鼻黏膜在受到熱氣的刺激后,血管會擴張,有利于減輕充血狀態(tài)。
4、熱水蒸汽吸入:可以在睡前準備一杯熱水,將鼻子靠近杯口,注意不要靠得太近以免燙傷,然后慢慢地吸入熱水蒸汽。每次吸入時間持續(xù)5-10分鐘。熱水蒸汽能夠濕潤鼻腔,使鼻腔內的分泌物變得稀薄,更易排出,同時也能緩解鼻黏膜的干燥和充血,改善通氣狀況。
晚上睡覺鼻子不通氣的原因
1、鼻周期:鼻腔黏膜有規(guī)律地充血與減充血,左右鼻腔交替變化,當一側充血時會通氣不暢,鼻周期約2-7小時輪換一次。
2、臥位影響:平臥位時重力作用減弱,血液易在鼻腔黏膜淤積,敏感或有輕微鼻炎的人易出現(xiàn)鼻塞。
3、空氣干燥:室內空氣干燥使鼻腔黏膜水分流失、分泌物黏稠,堵塞鼻腔,冬季用暖氣或空調時常見。
4、過敏原:臥室中的塵螨、動物毛發(fā)皮屑、花粉等過敏原刺激鼻腔黏膜,引發(fā)過敏反應,睡眠時接觸時間長,過敏反應可能更嚴重。
5、鼻炎:過敏性鼻炎接觸過敏原后出現(xiàn)癥狀,慢性鼻炎鼻腔黏膜長期炎癥刺激,晚上鼻塞可能加重。
6、鼻竇炎:鼻竇內分泌物增多會倒流進鼻腔,鼻竇炎癥也會使鼻腔黏膜充血、腫脹,加重鼻塞。
7、感冒:病毒感染使鼻腔黏膜充血、腫脹、分泌物多,夜間新陳代謝減緩,副交感神經(jīng)興奮使血管擴張更明顯,加重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