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門穴:神門穴位于手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簡單來說,就是在小指一側手腕橫紋盡頭處可以摸到一個凹陷,神門穴就在這個凹陷中。用拇指指腹輕輕按揉神門穴,每次按摩3-5分鐘,以穴位局部有輕微的酸脹感為宜。
2、內關穴:內關穴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可以先找到腕橫紋,然后向上量約三橫指(兩個手指并攏的寬度為一寸)的位置,在兩條肌腱之間就是內關穴。用食指和拇指夾住內關穴進行按揉,力度適中,使穴位產生酸脹感,每次按摩2-3分鐘。
3、三陰交穴: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可以用手的四指并攏,將小指放在內踝尖上,食指邊緣所在位置就是三陰交穴。以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壓三陰交穴,先輕輕按揉,再逐漸增加力度,使穴位產生酸、麻、脹、痛等感覺,每次按摩3-5分鐘。
4、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時足心最凹陷中。簡單地說,就是在腳底,將腳趾向足底彎曲時,足底出現的凹陷中心位置。按摩涌泉穴可以采用點按或者摩擦的方式。點按是用拇指指腹用力點按涌泉穴,每次點按3-5秒,然后松開,重復操作10-15次;摩擦是用手掌心摩擦涌泉穴,以產生溫熱感為宜,一般摩擦3-5分鐘。
哪個穴位可以緩解焦慮和緊張
1、勞宮穴:勞宮穴位于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簡單來說,就是握拳的時候,中指指尖所對應的手掌心位置就是勞宮穴。用拇指指腹按壓勞宮穴,其余四指放在手背側起固定作用,按壓的力度以產生酸脹感為宜,每次按壓3-5分鐘。
2、太沖穴:太沖穴位于足背,第1、2跖骨間,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中。可以先找到足大趾和次趾之間的縫隙,然后沿著縫隙向上推,在推到兩塊骨頭結合部之前的凹陷處就是太沖穴。用拇指指腹點按太沖穴,先輕輕按揉,逐漸增加力度,以穴位處產生明顯的酸脹感為好,每次按摩3-5分鐘。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肝主疏泄,調節人體的情緒。
3、膻中穴:膻中穴位于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可以用中指指腹點按膻中穴,力度適中,每次點按1-2分鐘,然后順時針方向按揉,按揉的范圍以穴位為中心,直徑約2-3厘米的圓,按揉3-5分鐘。
4、百會穴:百會穴位于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中點處。用食指和中指并攏,輕輕按揉百會穴,按揉時以穴位為中心,小幅度地旋轉按揉,力度要輕柔,避免用力過猛,每次按揉3-5分鐘。百會穴是人體各經絡之氣匯聚的地方,按摩百會穴可以調節人體的神經系統功能,提升大腦的氣血供應。
按哪個部位能快速睡眠
1、印堂穴:印堂穴位于兩眉之間。用食指和中指并攏,輕輕按揉印堂穴,按揉時以小幅度的旋轉動作進行,力度適中,感覺有輕微的酸脹感即可。每次按揉2-3分鐘。
2、太陽穴:太陽穴在頭部側面,當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后約1寸的凹陷處。用雙手的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壓太陽穴,以適當的力度按揉,產生酸脹感后保持這種感覺進行按揉,每次按揉3-5分鐘。
3、風池穴:風池穴位于后頸部,后頭骨下,兩條大筋(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外緣陷窩中,相當于耳垂齊平。用雙手拇指指腹按在風池穴上,其余四指放在頭部兩側起固定作用。按摩時,以拇指適當用力按揉,按揉方向可以是順時針和逆時針交替進行,每次按摩3-5分鐘。
4、耳穴神門:在三角窩后1/3的上部,即耳輪內緣上。用食指和拇指輕輕捏住耳朵,找到耳穴神門,以適當的力度按壓,按壓后松開,反復進行,每次按壓約1-2分鐘。
5、耳垂:位于耳朵的最下端。用雙手輕輕揉搓耳垂,先將耳垂向下拉,再向上提,反復進行這個動作,每次按摩約3-5分鐘。
6、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時足心最凹陷中。可以采用摩擦的方式,用手掌心摩擦涌泉穴,以產生溫熱感為宜,一般摩擦3-5分鐘;也可以采用點按的方式,用拇指指腹用力點按涌泉穴,每次點按3-5秒,然后松開,重復操作10-1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