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肚臍眼上方的穴位比較多,一般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針刺、艾灸、按摩等治療,從而調節身體陰陽平衡以及調節臟腑功能等來達到治療疾病以及保健的作用。穴位在中醫理論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用于調理身體、預防疾病。那么,你知道肚臍上方是什么穴位嗎?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肚臍
肚臍上方是什么穴位
1、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它是任脈上的關鍵穴位,也是胃之募穴、八會穴之腑會,在調理脾胃相關病癥上應用廣泛。無論是日常的消化不良、腹脹、腹痛,還是較為嚴重的胃炎、胃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按摩、艾灸中脘穴都能起到溫運脾胃、消食導滯的作用。例如吃多了胃脹難受,按揉中脘穴,以同一方向打圈揉動,力度適中,揉幾分鐘后往往就能感覺腸胃輕松許多。
2、上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5寸。歸屬任脈,臨近胃脘,有和胃降逆、化痰寧神之效。對于胃脘疼痛、呃逆、嘔吐,甚至是一些痰濁擾心導致的失眠、癲狂等病癥,刺激上脘穴能起到輔助緩解作用。
3、水分穴:處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1寸。此穴歸于任脈,有通調水道、理氣止痛之效。要是腹部積水、水腫,或是腸胃消化不佳、胃脘脹滿,刺激水分穴能起到輔助調理作用,可用指腹輕輕按揉,每次3-5分鐘。
4、下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2寸。它是任脈穴位,能健脾和胃、降逆止嘔。對于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以及胃中濁氣上逆導致的惡心、嘔吐等狀況,按揉下脘穴會有所幫助,操作時力度適中,順時針方向揉動為宜。
5、巨闕穴: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6寸。它是心之募穴,能寧心安神、寬胸止痛。要是出現心煩、胸悶,或是胃脘疼痛等與心、胃相關的不適,適當刺激巨闕穴,用指腹輕按,也可收獲一定緩解效果。
肚臍
哪些人不適合按摩肚子穴位
1、孕婦
孕婦腹部的穴位按摩可能會對子宮產生刺激,引發子宮收縮,從而導致流產或早產。尤其是懷孕初期,胚胎著床尚不穩定,像中脘穴、下脘穴等肚臍上方的穴位更應避免按摩。即使在懷孕中后期,若非專業醫生指導,也不要隨意按摩這些穴位。
2、腹部有急性炎癥或創傷者
當腹部存在急性炎癥,如急性腸胃炎、胃潰瘍急性發作出現穿孔、腹膜炎等情況時,按摩肚臍上方穴位可能會加重炎癥反應,使疼痛加劇,甚至引發更嚴重的感染擴散。另外,腹部剛經歷外傷,如手術傷口未愈合或受到撞擊出現挫傷等,按摩也會影響傷口愈合,甚至導致傷口裂開。
3、過飽或過饑者
剛吃完飯就按摩肚臍上方穴位,會干擾腸胃正常的消化過程,導致胃腸蠕動紊亂,引起惡心、嘔吐、腹痛等不適。而過饑狀態下,人體血糖較低,氣血相對不足,此時按摩穴位可能會引起頭暈、心慌等不良反應。
4、體質極度虛弱者
例如久病臥床、剛經歷過大手術或者患有嚴重慢性疾病而身體極度虛弱的人群。這類人自身氣血不足,臟腑功能衰弱,按摩肚臍上方穴位可能會過度消耗其體力,引起身體不適,如疲勞、氣短等。他們需要在身體狀況稍好之后,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謹慎進行穴位按摩。
5、患有某些嚴重心血管疾病者
像嚴重的冠心病、心力衰竭等患者。按摩肚臍上方穴位可能會對身體產生一定的刺激,導致血壓波動、心率變化等情況,加重心臟負擔,引發心血管意外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