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女性朋友對于濕熱帶下的治療方法,是可以采用中醫療法進行的,而在對此癥進行治療時,大家可考慮的醫治方式,主要就是以下幾種。
1.脾虛濕困型
證候:帶下量多,色白或淡黃,質稀薄,無臭氣,綿綿不斷,神疲倦怠,四肢不溫或跗腫,納少便溏,面色晄白,舌質淡,苔白膩,脈緩弱。治則:健脾益氣,升陽除濕。主方:完帶湯(《傅青主女科》)。方藥:白術、山藥、人參、白芍、蒼術、甘草、陳皮、黑芥穗、柴胡、車前子。對于脾虛濕郁化熱,帶下色黃黏稠,有臭味者,宜健脾除濕,清熱止帶。
2.腎陽虛型
證候:帶下量多,色白清冷,稀薄如水,淋漓不斷,頭暈耳鳴,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小便頻數,夜間尤甚,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潤,苔薄白,脈沉細而遲。治則:溫腎助陽,澀精止帶。主方:內補丸(《女科切要》)。方藥:鹿茸、菟絲子、潼蒺藜、黃芪、白蒺藜、紫菀、肉桂、桑螵蛸、肉蓯蓉、制附子。
3.陰虛挾濕型
證候:帶下量不甚多,色黃或赤白相兼,質稠或有臭氣,陰部灼熱或瘙癢,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顴赤唇紅,五心煩熱,失眠多夢,舌紅,苔少或黃膩,脈細數。治則:滋陰益腎,清熱利濕。方藥:知柏地黃丸加味。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茯苓、丹皮、知母、黃柏、芡實、金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