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次數和泥灸次數要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病情嚴重程度和醫生的指導來決定,所以不能一概而論。泥灸的時間通常是30-60分鐘,每天1次。
疾病早期患者可選擇每天1次或每天2次的治療次數加強療效,病情逐漸減輕后,治療次數可改為每天1天或3天1次,以鞏固治療效果。如果是小兒或體質虛弱的病人,可以在醫生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地縮短治療時間,延長治療間隔。
泥灸具有祛風散寒、溫經活血、除痹止痛等功效,可用于治療各種疾病,如肌肉酸痛、神經感覺麻木、關節屈伸不利、月經不調、痛經等。但是針對不同的疾病,泥灸的處方也不一樣,病人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正規的治療。
此外,有感覺障礙、心腦血管疾病、精神疾病、過敏體質者,其家屬或醫務人員應密切注意治療部位皮膚的變化,在皮溫過高、潮紅、患者情緒低落等異常癥狀出現時,應立即停止治療,并及時通知醫生,以免治療部位出現皮膚損傷。
泥灸后的排毒表現
1、出汗:部分患者在泥灸后會有全身出汗的表現,這是一種排毒表現,出的是一顆顆的大水珠,有的是密密麻麻的小水珠,有些患者在泥灸的位置可能會發黃汗,說明體內有濕氣隨著汗液排出,這些都是正常的,可以判斷出身體濕邪的類型。這樣才能起到活血、抗炎、祛風除濕的作用。
2、打嗝:有的患者泥灸后會有打嗝的表現,這是患者體內的寒氣寒毒在泥灸后隨著打嗝而排出,都是排出體內濕寒濕氣或者瘀邪的表現。
3、小便頻繁:如果沒有其他的伴隨癥狀,多考慮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是人體排除毒素以及寒濕的一種表現。如果人體陽氣不足、寒濕內盛,泥灸后人體陽氣旺盛,運化水濕以及水液代謝功能恢復到一個較好的水平,會出現尿頻尿多的癥狀。
4、肛門排氣:可能是有消化不良等癥狀或者是有寒氣,泥灸后可能會出現肛門排氣,腸道內的廢氣排出,也是一種排毒的表現,堅持泥灸可以使身體內的風寒濕氣被去除,癥狀就會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