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次數和泥灸次數要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病情嚴重程度和醫生的指導來決定,所以不能一概而論。泥灸的時間通常是30-60分鐘,每天1次。
疾病早期患者可選擇每天1次或每天2次的治療次數加強療效,病情逐漸減輕后,治療次數可改為每天1天或3天1次,以鞏固治療效果。如果是小兒或體質虛弱的病人,可以在醫生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地縮短治療時間,延長治療間隔。
泥灸具有祛風散寒、溫經活血、除痹止痛等功效,可用于治療各種疾病,如肌肉酸痛、神經感覺麻木、關節屈伸不利、月經不調、痛經等。但是針對不同的疾病,泥灸的處方也不一樣,病人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正規的治療。
此外,有感覺障礙、心腦血管疾病、精神疾病、過敏體質者,其家屬或醫務人員應密切注意治療部位皮膚的變化,在皮溫過高、潮紅、患者情緒低落等異常癥狀出現時,應立即停止治療,并及時通知醫生,以免治療部位出現皮膚損傷。
泥灸的反應對應的癥狀
與排風寒相關的反應,在臨床研究表明當中,大多數的患者在做完泥灸之后,都具有風寒外排的反應,這時他們大多會打噴嚏,流鼻涕,渾身的肌肉酸痛等反應,或者從四肢,頭頂往外冒出寒氣,更嚴重的有的會全身或者是半身都會發生寒冷的狀況,這種反應大概持續為一兩天或者三五個月的時間不等。
與排郁氣有關的反應,大多郁氣外排的人,都會感到煩躁,易怒,看什么都不順,常常會感到很悲傷或者委屈等,大多還伴有脹氣,或者是排氣的反應,特別是性格內向的女性病人,發生這種反應的情況比較多,這種反應持續的時間一般為1到3天,少數嚴重的患者可達到數月。
與排痰濕有關的反應,排痰濕大多表現為咳嗽,嘔吐,腹痛,大便粘稠的癥狀,頭部和面部以及四肢會浮腫,有的甚至會全身浮腫,排尿時會感到很困難,或者是頻繁小便以及小便當中帶有濃重的刺鼻的味道。這個時候我們感覺先是反應緩慢再到反應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