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如果到了冬天手腳容易長凍瘡,主要有可能是由于冬天的時候經絡不通,血液循環不好,再加上受涼容易出現凍瘡,長凍瘡之后會導致局部的皮膚出現有腫脹疼痛也有可能還會導致感覺遲鈍的。那么,冬天手長凍瘡怎么辦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手
冬天手長凍瘡怎么辦
日常保暖:凍瘡的出現,本質上是手部皮膚長時間暴露在寒冷環境,血液循環不暢所致,所以保暖是首要任務。外出時戴上厚實且保暖的手套,最好選擇里面有絨毛的款式,防風又保暖;在室內,若溫度較低,也別讓手長時間裸露,準備好熱水袋、暖手寶,時不時暖暖手,維持手部適宜溫度,促進血液循環。
按摩:空閑時,輕輕揉搓雙手,從手指尖開始,逐漸向手掌、手腕方向按摩,每次按摩5-10分鐘,力度適中,讓手部微微發熱,能有效加速血液循環,改善凍瘡部位的供血。
運動:簡單的手部運動,比如握拳、伸展,反復交替,或是做手指操,模擬彈鋼琴的動作,快速活動手指關節,都有助于舒展手部肌肉與血管,提升血液循環效率,緩解手部因凍瘡帶來的麻木、紅腫。
及時消毒:如果凍瘡出現了糜爛、液體滲出的情況,此時可以使用聚維酮碘溶液進行消毒處理。
局部熱敷:出現凍瘡后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熱敷凍瘡部位,有利于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凍瘡所致的不適癥狀。
調整飲食:日常飲食中多攝入溫熱、補血的食物,像羊肉、牛肉這類富含蛋白質與熱量的紅肉,以及紅棗、桂圓等補氣血的干果,為身體提供能量,增強抵御寒冷的能力,從內在改善體質,輔助防治凍瘡。
取暖
冬天手腳凍瘡怎么治療
復溫:當手腳剛從寒冷環境進入溫暖室內,不要立刻烤火、用熱水泡,不然溫差過大,會讓凍瘡惡化。應先把手腳放在接近體溫的溫水里(37-40℃左右),浸泡15-30分鐘,讓皮膚逐步回暖。
日常防護:外出穿保暖性強的鞋襪與手套,像加絨的雪地靴、皮手套,防風又保溫;平時避免長時間手腳暴露,在室內也備上暖手寶、熱水袋隨時暖手暖腳;睡前泡泡腳,水里加艾葉、生姜等中藥材,能暖身驅寒,促進血液循環。
紅外線照射:利用紅外線理療儀對手腳凍瘡部位照射,每次15-20分鐘,每天1-2次,紅外線的溫熱效應能加速血液循環,減輕炎癥,促進愈合,家里備一臺小型理療儀就可操作。
氦氖激光:去醫院皮膚科,用氦氖激光治療儀照射,每周2-3次,通過激光刺激,加快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腫脹,提升修復速度,不過通常需多次治療。
中藥熏洗:用當歸、紅花、桂枝、干姜等中藥材熬成藥湯,趁熱熏洗凍瘡部位,借助中藥藥力溫通經絡、散寒化瘀,藥材用量與配比建議咨詢中醫師。
艾灸:點燃艾條,懸灸凍瘡周邊穴位,如手部的合谷穴、足部的涌泉穴,感到溫熱但不灼痛為宜,艾灸的溫熱刺激可起到溫通氣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