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聽到“宮頸糜爛”就害怕,其實它沒名字聽起來那么可怕。宮頸糜爛是宮頸表面的生理變化,宮頸外口的柱狀上皮代替了原來的鱗狀上皮,看著像“爛了”一樣。這種變化怎么發生的?該怎么應對?
宮頸糜爛的原因
激素變化
青春期、懷孕的時候,或者長期吃避孕藥,身體里雌激素變多,會讓宮頸腺體分泌增加。宮頸表面細胞受影響,就出現所謂的“糜爛”情況。
病菌感染
感染人乳頭瘤病毒(HPV)、滴蟲、真菌這些病菌,會破壞宮頸正常結構。宮頸被病菌刺激,容易引發糜爛。
物理刺激
性生活太頻繁,或者經歷過生孩子、流產,宮頸反復受到摩擦、拉扯等物理刺激,也可能出現糜爛。
免疫力下降
身體抵抗力差的時候,宮頸對抗病菌的能力變弱。外界病菌容易入侵,引發炎癥,炎癥時間長了就可能導致宮頸糜爛。
應對宮頸糜爛的辦法
定期做檢查
每年做婦科檢查,做宮頸涂片檢測。早點發現宮頸細胞有沒有異常,有問題及時治,防止情況變嚴重。
注意個人衛生
每天用清水洗外陰,保持干凈。別用刺激性強的清潔劑洗陰道,會破壞陰道里的自然環境,讓病菌更容易繁殖。
養成健康生活習慣
吃得營養均衡,多吃蔬菜、水果、蛋白質;每天抽時間運動,散步、跑步都行;保證充足睡眠。身體免疫力提高,不容易被病菌感染。
性生活做好防護
性生活時戴安全套,能減少感染HPV、滴蟲這些性傳播病菌的風險。選質量好的安全套,正確使用,全程佩戴。
接種HPV疫苗
HPV是宮頸癌主要病因,打HPV疫苗能預防部分高危型病毒感染。適齡女性可以接種,降低宮頸病變風險,打了疫苗也要定期篩查。